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android中dip、dp、px、sp和屏幕密度
阅读量:7099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1042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1. dip: device independent pixels(设备独立像素). 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显示效果,这个和设备硬件有关,一般我们为了支持WVGA、HVGA和QVGA 推荐使用这    这个,不依赖像素。 
    这里要特别注意dip与屏幕密度有关,而屏幕密度又与具体的硬件有关,硬件设置不正确,有可能导致dip不能正常显示。在屏幕密度为160的显示屏上,1dip=1px,有时候可能你的屏幕分辨率很大如480*800,但是屏幕密度没有正确设置比如说还是160,那么这个时候凡是使用dip的都会显示异常,基本都是显示过小。 
     dip的换算: 
           dip(value)=(int) (px(value)/1.5 + 0.5) 
2. dp: 很简单,和dip是一样的。 
3. px: pixels(像素),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显示屏显示效果是相同的,这是绝对像素,是多少就永远是多少不会改变。 
4.  sp: scaled pixels(放大像素). 主要用于字体显示best for textsize。 
备注: 根据google的推荐,像素统一使用dip,字体统一使用sp  
举个例子区别px和dip:
px就是像素,如果用px,就会用实际像素画,比个如吧,用画一条长度为240px的横线,在480宽的模拟器上看就是一半的屏宽,而在320宽的模拟器上看就是2/3的屏宽了。
而dip,就是把屏幕的高分成480分,宽分成320分。比如你做一条160dip的横线,无论你在320还480的模拟器上,都是一半屏的长度。
public static int dip2px(Context context, float dipValue){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final float scale = context.getResources().getDisplayMetrics().density;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eturn (int)(dipValue * scale + 0.5f); 
        } 
        
    public static int px2dip(Context context, float pxValue){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final float scale = context.getResources().getDisplayMetrics().density;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eturn (int)(pxValue / scale + 0.5f); 
        } 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vector-wei/p/4106442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关于Service与Broadcast以及Notification的终于告一段落了
查看>>
瑞信CDP与HA集群
查看>>
爱创课堂每日一题七十天- 说说你对前端架构师的理解?
查看>>
JavaWeb21-HTML篇笔记
查看>>
phpcms筛选功能
查看>>
简练软考知识点整理-制定进度计划过程
查看>>
H3C-1000S 内部服务器映射
查看>>
世界500强某知名日企面试题库
查看>>
MySQL MyISAM 库转换为InnoDB的方法
查看>>
linux chkconfig and umask
查看>>
公司那些事-薪酬
查看>>
Oracle查询被锁的表及进程的方法
查看>>
树莓派2+无线网卡==伪热点+钓鱼网站
查看>>
在Linux中安装Oracle(安装总结)
查看>>
java 面试基础题 引用
查看>>
C#中yield用法
查看>>
SharePoint 2013中的默认爬网文件扩展名和分析文件类型
查看>>
Android菜鸟的成长笔记(8)——Intent与Intent Filter(上)
查看>>
使用 Subversion 修改文件名称的大小写的方法
查看>>
JAVA 显示图片的简单源码 分类: Java Game ...
查看>>